资讯动态
为庆祝“5▪30”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30-31日,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世界水土保持学会、山东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全国黄泛区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在德州市夏津县举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监事长、原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宁堆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正局级副主任吴强,山东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宋书强,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邵红双,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明森,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夏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隋荣霞以“水土保持闯新路 乡村振兴结硕果”为题,介绍了夏津县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经验做法。
王明森理事长在致辞中,系统总结了全省广大水保科技工作者为防治黄泛区风沙危害而做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泛滥和“引黄必引沙”的灌溉原因,山东省黄泛区沉积了大量质地松散、结构单一、粉粘粒比重大的风蚀物质。在3级微风强度下,沙粒就会启动,吹扬滚动跳跃,产生风蚀,遮天蔽日,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风蚀最强烈时曾遍及全省9市54个县区,波及范围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1977年曾被联合国防治荒漠化会议划为“高度荒漠化威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为我省黄泛区立足自身实际,探索防沙治沙科学规律,预防和治理风沙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法治保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主动进言献策,探索提出抓住“水沙同治”这个“牛鼻子”、织密织牢农田防护林网、推广沙岗机械化整治和农田保护性耕作、科学实施覆淤还耕、压沙改土、还林还草等“山东特色”治沙模式,黄泛区水土流失得到了全面控制,风沙灾害得到了有效遏制,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下降”趋势,连续四年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夏津县以做大生态旅游、做强桑产业经济为切入点,变风沙劣势为资源优势,走出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
王明森理事长同时发出号召,两办通知擘画了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宏伟蓝图,也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山东水土保持学会将以联合主办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学习吸收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总结传承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治沙智慧和生态理念,聚焦新时代黄泛区水土保持和乡村振兴等科学问题,团结引导全省广大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点亮精神火炬、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汇聚引领发展、驱动复兴的不竭动力,为服务全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分别视频参会并做特邀报告,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主席宁堆虎做“继往开来,推进水土保持理论和技术创新”主题发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40余名专家,围绕“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做报告交流。与会代表到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水情教育基地、古桑树博物馆、桑产业研究院进行了实地参观。